Page 187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187
高級中等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第五章
7. 儘可能誠實地回答子女/學生的每一個問題。
8. 接受子女/學生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處遇性輔導
若您感覺子女/學生有一些情緒反應,請試著了解與接受他,若子女/學生持
續出現上述反應,超過二星期以上,請您與輔導處(室)聯絡,我們可提供的服務有:
1. 專題講座:例如「家長如何協助子女面對同學意外死亡的心情調適」。
2. 心理危機減壓團體:協助您和子女/學生減輕面對危機事件的壓力。
3. 個別輔導:針對需要的學生,提供合適的諮詢、輔導與服務。
突發這些意外時,學校會盡快提供學生心理減壓服務,希望能協助學生了解意
外事件發生後,自己出現的身心反應其實是大多數人都會出現的,並讓學生能有抒
發心情的管道,以避免影響到生活與學習。事先的預防工作重於事後的補救,如果
您有以上需求或任何疑問,歡迎您與輔導處(室)聯絡。
聯絡人○○老師,聯絡電話:_______,請多加利用!
○○學校○○○年○○月○○日
(參考來源︰《校園自我傷害防治處理手冊》( 教育部,1996))
結 語
本章就 WISER 模式的「R」多元資源整合的理念,統整出校園處遇性輔導工作的參考架構。
藉由引入校外資源,補強並整合校內輔導資源,以發揮最大效能的「有智慧的」輔導作為。
由於須共同合作的各資源系統性質和服務項目不同,學校需於尋求協助前先做好評估工作,
並建置完整的資料網絡訊息,建構學校本位的資源網絡系統。校園危機需要平時充分演練,
培養足夠的默契,在事件發生時,能以「團隊方式」進行任務分工,跨處室間統整資源與合作,
達到危機處遇的成效。處遇性輔導功能的發揮在於打破學校輔導工作的藩籬,思考如何在社
會脈絡下,建構結合各項資源的輔導網絡與合作團隊,為學生織就一張安全網,期使在其求
學過程獲得適當的協助,並促進其身心健全發展。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