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46

建構合作對話平臺


               ‧ 藉由學生輔導工作委員會共同討論、發想、研商學校輔導工作。

               ‧ 透過定期的行政(主管)會議、導師會議宣導並討論輔導政策。

               ‧ 運用親師座談會、家長委員會等與家長進行學生輔導工作 Q&A。

               ‧ 利用班會、社團幹部訓練、學生會等瞭解學生之輔導需求。


               ‧ 於個案會議、評估會議或轉銜會議、學生獎懲會議、家庭教育委員會、生命教育委員會或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等相關會議時共同研議有關輔導策略。

               ‧ 其他依學生輔導工作需要而辦理之會議或活動。




                 發展合作方法與模式

               ‧ 以學生之需求為中心。

               ‧ 創造願景以促進合作。


               ‧ 有系統性地分享資訊。

               ‧ 整合並分析團隊資料。



                 成果展現及行銷

               ‧ 點滴累積成果。

               ‧ 把握機會行銷。

               ‧ 創造多贏成果。



               二、輔導處(室)內之合作

                    有關輔導處(室)內部的組織運作與合作分工,有許多不同的模式。以行政人力而言,

               高中輔導主任係由專任輔導教師兼任,完全中學則有國中之組長與專兼輔教師之編制,故人

               力配置不同。一般而言,高中專任輔導教師服務範疇橫跨三級輔導內涵,除了負責規劃發展

               性輔導工作計畫,並擔負介入性與處遇性輔導的工作。55 班以上高中於 106 年新增專業輔導
               人員之後,新增人力有助於優化輔導組織。高中輔導處(室)內部合作可分為輔導行政、學

               生輔導和不同學制類別進行討論。







     33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