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48
(三)不同學制類別
1. 完全中學
完全中學因同時設有國中部及高中部,教師員額計算標準及分工原則有所不同,
其行政人員常需同步完成國高中之業務,工作份量較單一學制增加不少,需留意行政
人員的工作負擔與壓力。另一方面,國中與高中的業務分工、學校輔導人員角色設定
及介入方式也有不同(國中每班均有輔導活動課,高中則無;國中每 15 班置專任輔導
教師 1 人,高中每 12 班置專任輔導教師 1 人;國中有兼任輔導教師,高中則無)。因此,
完全中學之輔導行政主管要留意不同學制的工作分配與合作原則,需有充分的溝通以
促進彼此理解和合作。
2. 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
綜合高中重視延後分化和適性輔導,學生輔導工作主要在協助學生進行分流與適
應輔導,升學輔導方面則同時包含大學及四技二專之多元升學輔導,因此,輔導工作
業務量增加,人力卻未隨之增置。建議思考人力與工作量,審慎規劃討論分工原則。
3. 高中進修部
進修部學生之年齡、學力與個人背景可能與日間部學生有差異,故如遇學生需要
輔導專業的協助與介入時,其問題的面向亦與日間部學生有別,需更多專業與資源介
入。但進修部人力編制較少,上課時段不易整合全校資源,故需留意整體規畫,並積
極整合更多資源或經費。
由於前述之各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建議各校視學校的人力情形、組織氛圍、業務分工情
形來做不同安排,或能創發更具效能的模式。不同類型之高中可能不同的合作需求,建議各
校在工作安排時務必留意與調整。此外,除了考量分工模式,也宜落實「個案管理制度」,
透過制度化地推動個案輔導工作,並進行自我評鑑與檢核。有關學校輔導工作之個案管理制
度請見第六章。
三、學校行政處室在三級輔導工作之重要性與相關工作內涵
WISER 模式首重學校生態系統之合作,而校長是學校輔導工作的領導者,校長對於輔導
工作的理念與想法,會深刻影響學校輔導工作的推展,不論是主持學生輔導委員會、指導學
校輔導工作計畫的規劃、領導輔導團隊的運作、校內外工作協調與資源的爭取及督導輔導工
作的成效等,校長均扮演領頭羊的角色。表 2-3 介紹各個處室的職掌與輔導相關任務: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