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75
高級中等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第三節 由各處室與導師合作推動的發展性輔導
第三章
《學生輔導法》定義發展性輔導具有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和生涯輔導之內涵,《國立高
級中等學校組織規程準則》第 3 條和《臺北市立高級中等學校組織規程準則》第 4 條也對學習、
發展性輔導
生活與生涯輔導提供具體的說明及分工參考。以下依序說明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和生涯輔導
之工作內容。
壹 生活輔導
生活輔導涵蓋的範圍很廣,舉凡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家庭教育等主題均屬之。以
下將分別介紹學校各處室和導師合作推展發展性輔導的具體作法。
一、生命教育
學校可以從學校使命與校園精神開始自我檢視,透過正式課程與議題融入、潛在活動和
主題活動等多元面向來推展生命教育的發展性輔導,以建構生命教育的校園文化。
(一)生命教育為必修課程
「生命教育」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歸屬於綜合活動領域,在普通型高中為部訂必修 1 學
分課程,在技術型高中則屬於選修課程。綜合活動領域綱要當中,生命教育科學習重點包含
「基礎方法」及「人生三問」兩大向度,從這兩個向度展開生命教育課程學習表現的五個類別,
分別是:哲學思考、人學探索、終極關懷、價值思辨以及靈性修養。本課程雖規定應由生命
教育科教師授課,輔導人員仍可協同合作,尤其在課程中引導學生思考人生課題與思辨美善
價值時,更可以提醒學生的自主自律,以及在關係中互相尊重之德行,這也是推動發展性輔
導的重要內涵。教育部國教署建置之「生命教育資訊網」,網站內提供豐富的生命教育資訊
和相關網站連結;生命教育學科中心網站也有豐富的研習增能與正式課程資訊,可作為各校
生命教育活動推動之參考。
(二)生命教育議題融入課程
除了正式課程,其他學科教師亦可適時將生命教育議題中五大學習主題(哲學思考、人
學探索、終極關懷、價值思辨以及靈性修養),適度融入於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索人生
的意義,活出生命的樂趣與價值。
(三)潛在活動
學校可透過「境教」的方式引導學生沉澱心靈並思考人生課題,例如:在校園中規畫紓
壓角落、哲學步道或心靈療癒空間等,皆為潛在生命教育形式。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