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心輔手冊-大專版
P. 103

大專校院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三)篩選量表

                    篩選工具的選擇影響高關懷學生篩選工作的成效至關重大。然工具之選擇主要與測驗目的
               有關。                                                                                                   第五章

                    1. 篩選工具類別
                    (1)人格測驗,如賴氏人格測驗、柯氏性格量表,從性格角度發掘具高關懷傾向之受輔學生。
                                                                                                                       介入性輔導
                    (2)診斷性量表,如貝克憂鬱量表、貝克絕望量表、臺灣人憂鬱症量表、柯氏憂鬱量表,
                         主要在篩檢憂鬱及自我傷害傾向之受輔學生為主。

                    (3)壓力素質模式,如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大學生身心適應調查表,以了解學生之適
                         應為主。

                    2. 選擇篩選量表考慮因素
                    (1)測驗題數與施測所需時間

                         當施測環境不佳、時間有限時,選擇題數少的量表較能維持學生作答意願和施測品
                         質;若班級人數適中,可維持較佳施測品質者,可考慮題目多、所需時間長的量表。

                    (2)量表提供紙本或網路施測版
                         紙本施測需再花時間、人力將原始填答資料輸入電腦計分,以進行統計分析和篩選;

                         網路施測版通常可利用套裝軟體或公式,快速統計分析結果並篩選出高關懷學生名
                         單,但需留意合作廠商之契約內容、保密聲明和所需費用。當新生人數多時,選擇

                         網路施測能夠縮短施測篩選到追蹤訪談之時間。
                    (3)量表購買費用及後續資料分析所需時間等成本

                    (4)量表結果的解釋應避免標籤化,導致學生抗拒或誤解。
                    (5)可依測驗目的選擇使用公益團體提供的免費線上測驗,惟仍需配合提供測驗單位的

                         使用說明與要求。
                    目前教育部已編製「大專校院學生心理健康關懷量表」,可作為各大專校院篩選高關懷學

               生之用,107 年起已由四區大專校院學生輔導諮詢協調中心辦理此測驗使用之培訓研習,提供
               各校多一項測驗工具之選擇。


               二、高關懷學生的追蹤關懷

                    根據量表的篩選指標建立高關懷學生名單後,如何和學生接觸?如何與非主動求助的學生

               建立關係?進行追蹤訪談的內容與重點包含那些?何時結束追蹤關懷呢?

               (一)接觸方式
                    各校進行高關懷學生追蹤訪談的接觸方式不同,有的學校在聯繫學生後進行當面訪談;有

               的學校以電話進行追蹤訪談一段時間;有的學校依據學生危機程度採用不同的接觸方式,例如
               對危機或身心狀況不佳程度高者,進行個別接觸,而對達到部分篩選指標但症狀輕微的學生則







                                                                                                                 94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