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心輔手冊-大專版
P. 143
大專校院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八)危機事件之介入性輔導工作方向與內容
1. 介入性危機處遇工作目的:
以 WISER 學校輔導模式介入性輔導之概念「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篩選出高風險或 第六章
高關懷者,早期提供醫療與心理資源,避免衍生嚴重之後果。
2. 介入性危機處遇對象:
處遇性輔導
自殺已遂者之親近師長、同學、校園行政人員等,以及受自殺已遂事件衝擊之人員。
3. 介入性危機處遇工作內容:
校安中心、院系所與諮商輔導中心(組)共同合作,找出需要醫療或心理資源之被協助
者。
(1)師長與專業輔導人員之觀察與評估
自殺已遂者之親近師長、同學、校園行政人員等,在獲知自殺已遂事件後,因與已
遂者關係親近,所受心理衝擊程度較高,易引發身心反應與症狀;但因處理自殺已
遂之危機處遇過程,通常優先協助「已遂者之家屬與目睹事件者」,這些潛在危機
處遇對象若無特殊明顯身心反應與症狀,較容易被忽略與減少關照。然而,師長與
專業輔導人員可藉由評估潛在危機處遇對象之「生理」、「情緒」、「想法」與「行
為」之反應,是否異於往常之表現,篩選需進一步心理輔導與諮商或需協助之危機
當事人(請上網參考「臺北市校園危機守門員實務手冊之『重大事件後之壓力症狀
表』」)。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