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心輔手冊-大專版
P. 147
大專校院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3)話語:說話是否聚焦、話量是否過多或過度簡化、語言表達混亂、話題是否不斷變
動等。
(4)情緒:外顯表情(如:表情是否適切互動與應對、淡漠、平板)、內在情緒(如: 第六章
情緒過於低落或高昂、情緒變動速度)等。
(5)思考:思考流動速度與流量(如:在躁期,急切講話的衝動性;在鬱期,過度遲滯
處遇性輔導
的話語)、思考形式(如:飛躍性思考、連結鬆散思考)、思考內容(如:現實感、
邏輯能力、妄想)等。
(6)知覺:知覺正常強度改變(如:憂鬱症,對於視覺、聽覺與味覺強度減弱)、因外
在刺激,知覺改變(如:恐懼造成草木皆兵、錯覺)、無外在刺激,無中生有的出
現知覺(如:感官上之幻覺,如聽幻覺、視幻覺)等。
(7)行為:因精神疾病改變之行為,如躁症之衝動行為、憂鬱症之過度遲滯行為、行為
退縮、強迫行為、因幻覺或妄想做出奇怪動作(如:對空中揮拳攻擊)等。
3. 攻擊行為
(1)評估攻擊之行為:無論是否有意圖之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等。
(2)攻擊行為之危險性:攻擊威脅程度、攻擊計畫、攻擊行為等。
(3)個人歷史:過去之攻擊行為、攻擊方式、攻擊程度等。
4. 自殺風險(可參考本章節之自殺未遂之處遇與流程)
(1)危險性(自殺意念、自殺計畫、己有自殺行為):若有自殺計畫,可評估計畫的詳
細程度(如:自殺方式、工具、地點)、計畫的執行性(如:已勘查地點、買好自
殺工具、完成遺書等)。
(2)自殺史:過去是否有自殺行為、離上次自殺史的時間等。
(3)自殺致死率:對於過去自殺史、自殺致死之意念與行動強度,評估自殺之風險與可
能性。
(五)精神疾患之就醫處遇
專業輔導人員依評估受輔學生之精神狀態與危機程度,提供就醫協助與通報程序等;協助
精神疾病者之處遇關鍵在於學校相關人員對於「思考、情緒、知覺、認知、行為等精神狀態表
現異常之敏感度」與「單位/系統間之合作」;在單位/系統合作過程可與合作單位討論「具
體計畫與做法」、「成功案例經驗」及「鼓勵與支持」,以建立信任之合作關係。
1. 校內系統通報
(1)校安中心人員:協助第一線的緊急處置,協調相關單位指派適當人員協同緊急送醫。
(2)諮商輔導主任(組長):掌握危機概況與輔導事宜之決策。
(3)衛生保健組:緊急救護與處理。
2. 校外系統聯繫:聯繫受輔學生家長或親友,以了解其精神、情緒或心理問題;視受輔學
生需求,陪同就醫與照顧等,或進行自殺防治通報。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