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1 - 心輔手冊-大專版
P. 251
大專校院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從上述指標,可看出輔導工作評鑑之對象仍以諮商輔導單位的資源配置與工作績效為主,
在「專業服務與運作」中有一項「校長與全體教職員生參與學生輔導工作情形」回應《學生輔
導法》第 7 條所述「校長及全體教職員生皆負學生輔導之責」;教育部之評鑑指標則列出教務 第十章
及學務所推動之輔導工作。如何透過評鑑指標呈現三級輔導工作乃須系統合作之事,藉以引導
校園文化之逐漸調整,使大家更能有效分工、系統整合地推動輔導工作。
輔導工作效能提升
二、自我評鑑
在大專校院校務評鑑中,也於近年導入組織品質管理之 PDCA(Plan,Do,Check,Act)
評鑑架構。所謂 PDCA 之概念為計畫、執行、檢核、行動的循環圈,計畫(Plan)即為建立明
確的目標,並制定相關計畫及流程;執行(Do)為執行計畫中的內容與流程;檢核(Check)
則是將執行的結果與計畫目標進行比對,並提出修改使計畫的可行性提高;行動(Act)為尋
找方法來縮短執行結果與計畫目標之間的差距,使得下一次的計畫更完整(王保進,2013)。
PDCA 的概念亦適用於諮商輔導工作之自我評鑑機制。此外,學校輔導單位在三級輔導工作上
經常使用的成果效評估方式如下:
(一)活動滿意度調查:在發展性輔導部分,各式發展性活動如專題講座或班級座談等結束後,
由活動參與者填寫活動滿意度調查表(如附錄 10-2),可得參與者對活動的滿意情形,
再加上開放式意見回饋則有利於獲得多元的回應,有利於探討辦理活動與預期目標效益
間的關聯程度。調查結果受到填答意願和作答能力影響。因此,針對活動目標之達成度
所設計之回饋表確有其必要(如附錄 10-3 及 10-4)。
(二)晤談感受量表及團體/工作坊回饋單:在介入性輔導部分,則可透過受輔學生的晤談感
受加以了解諮商服務品質與受輔學生之回饋。通常在初談之後、晤談中期及結案時皆可
邀請受輔學生填寫晤談感受量表(如附錄 10-5),針對小團體輔導之成效,可以團體/
工作坊回饋單或量表(如附錄 10-6)以檢核參與成員之經驗,作為諮商輔導單位和專業
輔導人員持續精進和提升專業服務品質之重要參考。
(三)危機個案之個案管理成效:在處遇性輔導部分,針對危機個案之個案管理和危機處遇情
形之呈現,可具體呈現處遇性輔導工作所能控管之對學生生命安全與學校的影響(如附
錄 10-7),亦為諮商輔導工作績效之一。
(四)諮商輔導中心(組)內之週誌或月報表:彙整當週或當月的工作內容及進度,一方面協
助主管掌握中心(組)內工作事項及進度,協助同仁彼此了解每週或每月的工作事項與
內容,有助於檢視輔導工作成效與進行工作分析,必要時亦可透過此資料協助他人理解
輔導工作之內涵(如附錄 10-8)。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