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122
二、以《學生輔導法》之精神推展
發展性輔導工作是需要學校各處室齊力合作、相輔相成的任務責任,絕非單一處室能單獨
承擔。以下依序說明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和生涯輔導之工作內容。
(一)生活輔導
生活輔導除了讓學生在生活中能融會各領域所學,培養學生基本知能;也希望學生能有良
好情緒發展、人際互動、團隊合作,此部分可透過導師的班級經營,與對學生生活常規訓練培
養。總之,生活輔導涵蓋的範圍,除了學務處(生活輔導組、生活教育組)規劃的生活常規訓
練活動外,舉凡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家庭教育等主題均屬之。各處室和導師可以如何合
作推展這些主題之發展性輔導:
1. 生命教育
教育部運用友善校園計畫和生命教育推動方案,鼓勵各校積極辦理生命教育活動。在全校
層級推動生命教育的措施上,常辦理生命鬥士或典範人士專題演講、生命教育主題影展、校內
外體驗活動、3Q 達人選拔活動等。另外,低年級生活領域飼養小動物、中年級自然科學領域
種植植物的課程、特殊教育中邀請的狗醫生入校協助,都可讓學生透過實際體認到,珍惜動物、
植物陪伴我們一起成長與體驗生命。
此外,學校可形塑以生命教育為核心之校園文化,將生命教育納入學校發展的整體藍圖,
鼓勵教師參與生命教育課程教學與教材資源觀摩分享活動,並將學生國小六年的學習歷程以生
命教育理念進行整體性規畫,巧妙地搭配升旗、體表會等校內重大活動,引導全體師生在行動
與體驗過程中,增進學生自我探索與成長、尊重與珍惜生命、自主學習與管理、生活美感與創
新等核心素養。
要建構以生命教育為核心精神的校園文化,學校行政團隊和教學團隊需從學校使命與校園
精神、潛在課程和非正式課程等多元面向來建構。一旦校園凝聚共識,產生一種相互尊重、正
向關懷的學校文化,將整體性地影響學校制度擬定、班級經營、師生互動、親師關係等,並從
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建立友愛的同儕關係,以及培育互愛、助人、感恩、同理和寬恕之心。
2. 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法》第 6 條規定學校應設「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校長為主任委員,
並由校長遴聘具性別平等意識之教師代表、職工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等擔任委員,每學
期至少開會一次。因此,在全校層級由校內跨處室組織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負責統籌規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