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126

第三節   支援層級的發展性輔導


                    為了有效推動輔導工作,輔導主任必須催化和帶領整個輔導處(室)團隊運作,定期召開

               輔導團隊會議,以落實輔導工作;在行政會報時,也可以反映學校目前輔導現況(個案服務情
               形、偶發事件協調、業務執行內容、場地資源協調等),讓行政團隊能整合學校的輔導需求;

               於學生輔導工作委員會召開時,更能掌握行政團隊間如何合作,最能達到「聰明做」的工作效

               益。本節就輔導室在支援層級規劃和推動學校本位的輔導工作、支援班級層級的發展性輔導工

               作、提升強化全校親師生輔導知能、推動認輔制度強化發展性輔導策略等四方面來說明。



                壹   規劃和推動學校本位的輔導工作



               一、發展性輔導活動議題及實施方式之規畫

                    輔導人員在規劃或推動發展性輔導工作時,應以校本輔導需求為出發點,預防該校學生違

               規或危險行為等就學適應不良的行為發生、或主動協助學生面對未來可能之困擾、或解決學校

               或班級現有的問題、或針對已發生的問題提供解決策略等,為其工作目標。因此,學校可參考

               校本資源、社區特性、家長資源,以及下列學生議題等,擬定輔導課程與活動:

               (一)以學生常發生之議題擬定輔導課程與活動

                   1.  學務處常見的學生違規行為紀錄:如時常遲到、打架、霸凌、性平等行為紀錄。


                   2.  輔導處(室)晤談學生的問題類別:統計輔導處(室)每學期各年級學生晤談問題類型、
                     高風險、高關懷統計、心理測驗,以瞭解不同年段學生的困擾議題。

                   3.  導師反映班級或學生常見的問題:例如,導師反應學生於上課學習態度欠佳或失序干擾

                     行為;或者師生衝突、親師衝突或親師生衝突等。

                   4.  教師日常對學生行為的觀察:例如,學生請假次數突然增加、性情大變、與同儕互動變差、

                     身心健康變化等。

                   5.  家長反映之問題:例如,學生沉迷上網、做功課拖延、親子關係衝突等。

                   6.  學生同儕間反映的困擾與需求:例如,人際困擾、情緒議題或家庭議題等。


                   7.  國內外最近重要事件且與學生發展性輔導有關之議題:例如,霸凌、網路成癮、性別平
                     等議題等。

                   8.  學校社區文化常見的議題:例如,低社經地區、原住民或特定族群社區、新住民與其子

                     女的適應問題、教育優先區的學生學習成就議題等。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