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136

感到感恩,這就是雙贏的方式;反之,若學生被幹部登記壞行為後被扣分,就會心生怨懟,

                     有時候不僅沒有看見自己需修正之處,反而還會對幹部生氣,造成雙輸的局面。

               (四)重視班級常態性生活管理


                   1.  導師宜妥善規劃班會、導師時間、晨光時間等,協助學生成長與學習。

                   2.  善用班級幹部與同儕力量,營造良好常態性生活常規之班級氛圍,促進班級生活管理。


               (五)蒐集並建立學生基本資料

                    導師若能建立完整的學生資料,在面臨學生輔導問題發生時,較可以做適合的評估與策略。

               因此在初接班級時,導師可先參考學生先前的輔導資料,或找前任教師談談該學生平時的學習

               情況,導師亦可運用多元管道,如:聯絡簿、社群網站(如:Facebook 、LINE )等,觀察並蒐
               集學生相關資料、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狀況、學習情形及行為表現,並做成紀錄,一旦學生需

               要進一步申請輔導資源時,導師可將手邊紀錄資料,提供輔導處(室)評估。此外,導師也要

               關心學生的出缺席狀況,當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缺課情形時,導師先主動聯絡家長、瞭解缺課
               原因,並通報學校知悉。導師的班級輔導措施,對學生的學習與適應有著重要的影響,關於班級

               層級的發展性輔導工作之具體內容,可參考教育部輔導計畫叢書中電子書的《得意的每一天:國

               小導師手冊》(教育部,2012c )、《老師您好正:愛的魔法書》(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3 )。


               二、預防及處理學生情緒與衝突問題

                    教師有效處理學生之間的人際衝突是一件很重要的任務。當學生發生人際衝突問題時,教

               師應運用輔導策略來處理學生的衝突事件及違規問題,相關溝通技巧與情緒處理問題,可參考
               教育部輔導計畫叢書中電子書之《你好,我也好:教師溝通技巧》(教育部,2011a )及《與

               情緒共舞:教師的情緒管理》(教育部,2011a )。


               (一)教師面對衝突時應有的心態與準備

                   1.  幫助學生瞭解「衝突是成長的學習機會」,意味著彼此的價值觀、成長經驗不同,對事

                     情會有不同的見解,透過衝突後的溝通,學生得以學習瞭解他人的觀點。

                   2.  瞭解學生問題行為背後的需求:教師不只注意到衝突行為的表象或結果,也要瞭解學生問

                     題行為背後的需求。例如:學生的肢體衝突可能是為了制止同儕以言語嘲弄和取笑的行為,

                     因此,教師在處理學生之間的衝突事件時,必須深入瞭解學生行為背後的意圖和需求。

                   3.  聚焦在當下的衝突事件、避免翻舊帳。教師處理學生的衝突問題時,宜針對當下事件處

                     理,切勿以刻板印象或貼標籤的方式,以免造成誤解或傷及學生自尊。




     123                                                                                                                                                                                                                                124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