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170

(一)介入性小團體輔導的進行流程


                1.  事先設計符合該校學生介入性輔導需求的小團體目標與計畫內容。

                2.  規畫團體進行的日期、時間、地點,招募成員的類型和條件。

                3.  向導師說明團體方案的目的,並共同討論適合參加與推薦之介入性小團體輔導之學生;必

                   要時,得進行各班宣講招募工作。(請參考附件 6-4 「小團體輔導報名表」)


                4.  透過教師會談或學生面談,提升其參與團體的準備度後,再發出團體的人選通知書與家長
                   同意書。(請參考附件 6-5 「小團體輔導通知書」;附件 6-6 「小團體輔導家長同意書」)


                5.  準備每週的團體媒材及增強物。

                6.  團體開始進入暖身期,以凝聚團體、建立團體關係為主。


                7.  團體中期可邀請親師進行會談,促進彼此的合作交流。

                8.  團體後期預告結束,總結成員學習的改變,鼓勵團體成員在生活情境中多練習。


                9.  結束團體 1 個月後,追蹤輔導成效。

               (二)介入性小團體輔導的設計重點


                   團體方案內容包含單元名稱、單元目標、預定活動內容或進行方式、時間分配、設備準備
                   等等。設計團體方案時需考慮下列幾點原則:


                1.  強化學生參與動機之設計

                   根據受輔學生共同的介入性輔導需求,轉化成會引起學生參與團體動機之目的,如人緣變

                   好、情緒變穩、喜歡自己等,來設計團體方案並與之溝通,以強化其參與動機。

                2.  依據學生認知發展層次之規劃


                   規劃方案內容時,可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層次設計活動,例如運用遊戲、繪畫、故事繪本

                   等媒材進行,但要避免學生把活動當做目標而模糊團體討論焦點。

               (三)介入性小團體輔導的帶領原則

                   小團體輔導並非只是讓成員來參加的歡樂活動,而是要使成員學習到解決困擾其就學適應

                   問題的能力。輔導教師為團體帶領者時,宜把握下列幾個要點:


                1.  輔導教師可以將受輔學生困擾之就學適應問題,運用遊戲、律動、繪畫、活動、角色扮演等

                   方法融入於團體活動之中,以利創造體驗性的學習與討論,達到問題解決和行為改變的目的。




     157                                                                                                                                                                                                                                158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