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182
到自己的生活經驗,這些有需要讓導師知道的內容,輔導教師要先告知學生,因考量對學
生的幫助,會適當的與導師討論並徵求其同意,以避免破壞學生對輔導教師的信賴。
(三)保持訊息的暢通
輔導教師要經常保持與導師固定討論的時間,進行資訊交流,了解導師對學生在教室的觀
察現象,互相核對和討論,過程中雖交換學生資訊,輔導教師仍要注意對學生隱私資料的
保密,多給予導師肯定,將導師所反應的問題適時在團體中繼續進行討論。如此可以增進
師生之間更多理解和正向的關係建立,創造新的改變可能。
(四)保持中立立場
當學生出現適應困難或發生師生衝突,不代表教師的班級經營無效或不適任,輔導教師要
盡量保持立場客觀與中立,不要太快選擇跟學生或行政抱持相同立場,而形成聯盟或者對
立的狀況。
(五)建立專業信賴的形象
輔導教師平時宜和教師建立良好、正向的關係,但切記不要過度談論涉入校園的次級團體
或八卦事件,以免減損個人的專業形象,影響教師申請輔導意願。
(六)同理教師的情緒
當教師抱怨學生的行為與管教問題時,其背後可能代表用心投入但未達預期,因此建議積
極傾聽瞭解其背後用意,並進而同理、理解與支持,但切記不要過度涉入教師的私人生活。
萬一覺察教師可能有個人輔導需求,亦可提供適當的輔導機構資源與訊息給有需要的教師。
(七)瞭解教師對學生的輔導需求與期待
輔導教師宜瞭解教師協助學生申請輔導服務的需求與期待,以便訂出符合彼此期待和需求
的輔導介入計畫。
(八)善用走動式互動
輔導教師可利用教師的空堂時間或是事前預約拜訪時間,與教師討論學生的問題。有時候,
僅 10 分鐘的談話就會對學生的進步有很大的幫助。與教師溝通時,盡可能減少使用專業術
語,多以深入淺出、具體清楚的方式溝通。
(九)提供解決策略或輔導資源
對於教師所關注的學生問題,輔導教師可提供適當的問題解決策略,或提供可運用的校內、
外資源,例如協助聯繫社工人員進行家訪或社會福利救助,但切記不要對教師進行心理諮
商,以免對同事造成壓力。教師都很樂意協助自己的學生進步,若非充分信任輔導處(室)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