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187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一、個案會議之目的
(一)透過個案會議蒐集受輔學生生態系統相關人員,對受輔學生問題的觀察與了解資料、 第六章
過去曾運用過的輔導策略及其成效,以對受輔學生問題形成初步假設。
介入性輔導
(二)透過個案會議直接與受輔學生的重要他人溝通。藉由個案會議凝聚輔導共識,共同形
成輔導目標。
(三) 過個案會議擬定適當輔導計畫與介入,進行資源整合與輔導分工;於實施輔導介入
透
一段時間後,再召開會議進行檢討、修正輔導計畫,追蹤輔導成效。
二、個案會議的事前準備工作
個案會議召開的順利與否,能否達成預期目標,與其事前準備工作關係密切,其準備工作如下:
(一)輔導教師事先與導師及家長會談,了解導師與家長對會議的想法與感受,評估並討論
個案會議希望達成的目標,並可以書面或口頭方式蒐集其他相關人員的意見,了解其
想法與立場,據以形成個案會議的討論議題。
依
(二) 據會議目標及討論議題,確認出席人員、時間、場地、與協調所需經費,並發放開
會通知。若確定邀請家長出席,應提早告知家長時間,以利其安排工作。若邀請校外
相關單位出席,應提早先行電話邀請並書面發函以利其公假出席會議。必要時,亦可
邀請校外專家列席指導。
(三)視受輔學生問題影響程度來評估會議的主持人,一般而言若受輔學生狀況有較高危機、
或待討論議題較複雜,可由校長主持會議。其餘情形通常考慮由輔導主任主持會議。
個案報告者應事先幫助主席了解本次會議的目標以及討論重點,並將會議書面資料提
早提供予主席閱覽。
三、召開個案會議之注意事項
(一)個案會議資料和紀錄的保密性
召開個案會議目的,雖是整合校內外多方資源,對受輔學生提供多元、彈性輔導服務,
但是會議過程的相關資料與資訊,仍為受輔學生的個人隱私,因此必須注意會議資料和
討論內容的保密原則。紙本資料的明顯處註明「密件」字樣,並編號核發出席人員,且
會議結束時就確認收回,並點收數量銷毀。主席在會議中應再次提醒與會者離開後,應
對會議內容應予以保密,不可私下談論違反保密倫理。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