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183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的功能,或是發展性輔導仍無法有效滿足學生需求,才會申請輔導處(室)幫忙。因此,

                   進行介入性輔導時,輔導教師除了盡快回應導師需求、用心幫助受輔學生外,協助教師找                                                           第六章
                   回輔導學生的自信與能量,也是同等的重要。

               二、搭起雙向溝通的橋樑
                                                                                                                     介入性輔導

                    輔導學生的同時,輔導教師要記得扮演受輔學生生態系統潤滑劑的角色,協助教師、行政、

               學生以及家長之間進行正向溝通。

               (一)促進教師和行政之間的正向互動

                   輔導教師要多肯定教師對學生的用心和努力,時常在公開場合讚揚教師的用心與對學生的

                   關心,並且透過輔導主任向校長報告他們(尤其是導師和認輔教師)的具體正向表現。

               (二)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正向互動

                   輔導教師要時常將學生對教師(特別是導師)的正向描述與看重的程度,回饋給教師知道,

                   若學生進步與教師有關,則將學生的進步功勞回歸給教師,並與之討論其貢獻,以增加教

                   師對學生正向影響力的持續度。

               (三)促進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此部分可參考本手冊第五章第四節。

               三、規劃導師輔導知能成長計畫

                    針對導師需求,可以邀請專業人士到校或自行宣導相關議題的輔導講座,幫助老師提高對

               高關懷、高風險、自殺、性平、霸凌、兒少保護等通報指標的警覺性,了解受輔學生的身心發
               展問題及需求,在管教學生與教學過程中,以合適的方式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身心成長,促進

               彼此的關係與正向的學習氣氛。


































 169                                                                                                             170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