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188
(二)校內各輔導人力、行政單位互相溝通、協調
理解不同立場可能對問題的見解不同,因此,宜充分溝通、協調,並且鼓勵大家從問題
解決的立場出發而非追究責任或問題成因,善用專家提供之建議與具體改善方向,以達
共識,朝最有效的輔導方向努力。
(三)注意個案會議的效能與目的
會議主持人需注意會議進行時要聚焦於蒐集建設性的意見,勿花過多時間陳述受輔學生
的問題行為,建議多聚焦受輔學生的優勢能力、曾採用之有效的輔導策略、擬定未來輔
導目標及計畫等,避免出席者冗長失焦的討論或互相指責的情緒性字眼,導致不歡而散。
四、召開個案會議的流程
主
(一) 持人(校長)報告,確立此次個案會議的目標暨倫理保密原則。
(二)輔導人員報告受輔學生困擾概況與輔導介入情形。
(三)主持人依每個人的角色任務及資源的連結,邀請發言。例如:
1. 受輔學生之導師及任課教師提出學生在校之學習狀態或其他觀察說明。
2. 若受輔學生之家長出席,請說明子女困擾議題與補充成長史或疾病史。
3. 如邀請專家學者,請其提出看法與建議。
(四)會議討論並決議共識事項。
(五)會議後進行會議紀錄整理備查存檔,並轉知相關教師會議結論。
根據教育部國教署頒布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輔導特殊事件學生應注意事項》,學校召
開個案會議時應審酌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家長照護能力與管教態度、學生有無中途輟學、犯
罪或其他相關重大事由等作成決議。其決議內容可包括:(1 )學生基本資料及問題描述;(2 )
心理評估或學習評量;(3 )輔導需求或期待;(4 )教學及行政支援服務;(5 )系統合作具
體方法;以及(6 )轉介之需求評估。
此外,為發揮個案會議的大效益,輔導人員在會議召開前需先確立會議目標,積極與相
關人員先行詳細籌畫、準備、協調與充分溝通,以助於個案會議更能凝聚共識、強化校內各
處室的連結,並使受輔學生所屬生態系統當中的相關次系統間更加合作。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