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3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303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參 評估結果分析與運用
第十章
輔導績效評估之功能在了解輔導服務現況,掌握服務績效、維持服務品質,以建構良好服
務模式,引導專業發展。因此,無論是外部或內部評鑑的結果,都應善加運用於未來修正輔導
輔導工作績效評估與效能提升
工作方向之用,才能達到輔導評鑑的真正目的。評估結果可幫助了解現況,更大的功能是在改
善與規劃未來的工作,例如:本學年度校園霸凌、性平事件學生人數攀升,表示學生違規行為
有逐漸升高的趨勢,應設法在下一年度輔導工作計畫中規劃相關措施,可運用方式如下:
一、教師部分:辦理教師輔導知能研習,使教師理解校園霸凌或性平事件的可能起因、影響因
子與輔導策略,以提升教師發展性輔導知能,降低校園霸凌與性平事件的發生。
二、學生部分:辦理反性騷擾或校園反霸凌等校園宣導活動,提升學生對校園霸凌與性平事件
的理解與因應知能。
三、教學活動部分:將校園反霸凌與性平議題融入於一般教學課程,加入更多元、彈性設計,
符合學生發展需求活動,增進學生相關知能。
四、家長部分:辦理反霸凌或者性平議題的親子講座,讓家長能更關心學生的學校生活,使家
長具備走入兒童青少年內心的知能,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
五、輔導部分:針對適應困難學生提供介入性、處遇性輔導策略等。
從上述可以發現,輔導歷程評估可以作為調整輔導策略的回饋訊息,而成效評估則著重於
評估後結果的分析與運用。因此,所有外部、內部評鑑的結果,都可以適時在每學年的學生輔
導工作委員會、校務會議、行政會議中加以呈現與討論,做為未來規劃輔導計畫時的參考,使
輔導工作能貼近學校現況,更能凝聚整個輔導團隊的共識、使學生獲得最佳輔導效益。這也是
WISER模式特別強調的持續性評估(on-going Evaluation )裡的重要概念。
289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