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1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331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形成團體的排擠效應。父母彼此雖然衝突劇烈,但都很關心孩子,希望孩子能夠更好,也是未
來在輔導小志時可以使用的優勢資源。 第十一章
肆 輔導目標
校園常見的個案輔導實務
一、調節面臨父母離婚的情緒壓力:提供小志情緒支持,紓解面對父母離婚內在的負面情緒。
二、降低因父母離婚而產生的負面想法:協助小志減少因為父母離婚而產生的非理性的自我否
定想法。
三、增進面臨家庭解組中的適應行為:幫助小志面臨家庭的變定,用更適應的方式表達需求。
四、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協助小志重建人際的依附關係與安全感。
五、學校與家庭系統介入:協助父母發揮親職功能,重建小志的安全感,並穩定學校的支持系統。
伍 輔導策略
一、個別諮商
輔導教師每週 1 次固定與小志會談,協助小志的情緒調適,認知重建與行為的改變策略。
(一)調節面臨父母離婚的情緒支持壓力
輔導初期,小志說得不多,因此很難了解小志內在的想法與心情。但小志並不排斥畫畫,
於是晤談時,輔導教師改以自由繪畫的方式,幫助小志在面臨父母婚姻衝突中,表達他
所想到、感覺到的內容。每次小志作畫時,輔導教師真誠反映自己所看到的、同理小志
作畫的心情,或者小志想表達的負面情緒感受,而不對其繪畫技巧或表現作批評,希望
讓小志盡情地透過繪畫表達自己。
(二)降低因父母離婚而產生的負面想法
因為父母的離婚,小志剛開始喜歡畫大便,一邊畫、一邊罵或者嘲笑大便,輔導教師順
勢重新建構小志對大便的觀點:「大便雖然臭臭的,但是它可以成為很好的肥料,幫助
花朵開得更好」等,幫助小志學習正向看待自己的價值。在小志與輔導教師建立較多的
信任關係後,教師帶著小志一起讀有關於父母離婚的繪本,並詢問小志對故事主人翁的
看法,澄清父母的爭吵不是孩子的錯。
317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