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2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352

2.  說明來意


                      教師:「今天我主要是來關心大家,事件發生當時到現在大家過得好不好,所以也希望
                      大家把重點放在你自己身上、感受及關心我們自己。」


                    3.  了解事件對學生的主觀影響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這件衝突事件的?發生事件時你在那裡、做什麼(辨識那些是旁

                      觀者,那些是不在現場者,以及那些是漠不關心者)?記得發生事件的想法及感受是什

                      麼?」教師應讓學生充分表達事件當時的狀態,不過當學生述說當下自己的狀態時,若
                      出現指責小白的語言,教師宜先同理學生的憤怒及不安,然後要讓學生將重點重新放回

                      自己身上,例如:「我聽到你說到小白的部分,我聽到你想說的是,事件發生時你有一

                      點點的憤怒以及害怕的情緒,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或者還有沒有其它的情緒?不過我

                      們今天的焦點,希望主要放在我們自己的身上,這樣才能對自己有幫助。」

                    4.  了解學生們的壓力反應

                      了解學生的壓力反應(依創傷反應做評估),詢問學生經過這事件後,這陣子的生活狀

                      態(教師應留意學生的非語言訊息,並適時停下來做核對及關心),例如,問學生:「從

                      衝突事件發生到現在,我想了解是否有人會晚上睡不著覺的?或者有沒有人是會做惡夢

                      的?(可依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項目〔DSM-5 )進行關心提問,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項

                      目在事件 1 個月內所產生的反應都統稱為壓力反應)」,教師同時也了解學生在這些反
                      應下是如何因應的、以學習壓力因應的方式。


                    5.  壓力反應一般化

                      教師可告訴學生,事件發生後,壓力反應是正常的,在 1 個月內會慢慢減緩。如果沒有

                      減緩的話,可以找導師或者輔導教師協助。

                    6.  必要時給予身體及心理之關照


                      如果班上普遍性壓力反應或焦慮過大,或者壓力因應的方式較為無效時,教師可以提供

                      學生壓力放鬆的方式,例如:進行腹式呼吸法、肌肉放鬆練習、或者想像放鬆法,協助
                      學生進行減壓及抒壓。


               (五)評估是否需要轉個別諮商輔導並進行申請輔導

                      評估小白、小強是否需要申請個別諮商輔導,以及他們是否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者

                      班上還有其他高危險群的同學。




     339                                                                                                                                                                                                                                340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