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105
國 民 中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五、成效評量與成果展現階段
團體結束後,若成員的問題已解決改善,則可回歸班級。輔導人員向導師說明對成員的觀
第四章
察與評估,討論後續輔導策略,由導師接續輔導、輔導人員提供諮詢與追蹤輔導;若學生問題
仍未見改善,則考慮再安排其他輔導資源介入協助。
介入性輔導
輔導人員可以依團體目標設計適合的評估指標,或選擇一些具有良好信效度、符合團體目
標的客觀評量工具來進行團體輔導成效評估,包括學生自評、導師或家長之他評等。除了客觀
測驗工具,也可運用錄影觀察或訪談評量。
團體紀錄或相關團體評量表都是團體成果的一部分,特別是申請經費補助時,具體的成果
紀錄都是很好的佐證資料。為維護團體成員的隱私權益,在對外提供相關的成果資料時,不宜
呈現成員的全名,建議以代號呈現。若有必要呈現相片成果時,務必事先跟成員說明拍照的目
的、用途及處理方式為何,徵得成員的同意,讓成員放心。拍照時應掌握在團體進行前、遠距
離、以及避免拍攝正面的原則。也可在照片檔案打上馬賽克,減少成員被識別的機會。
參 提供諮詢
諮詢服務是以提升諮詢者能力、問題解決為導向,目的在於讓尋求諮詢的當事人(如導師、
家長),發揮自身優勢能力,以客觀的角度評估問題,並尋求可行的解決方法。因此,諮詢適
用於受輔學生周遭有動機求助者。諮詢進行步驟如下:
一、建立合作關係:輔導人員積極傾聽同理諮詢者,並建立信賴與合作關係。
二、確認問題核心:除同理外,輔導人員透過探問及聚焦,蒐集資訊並了解問題核心。
三、設定務實諮詢目標:在評估問題的同時,要評估諮詢者可投入的程度,以設定務實可行的
諮詢目標。
四、協助諮詢者發展可行策略:
(一)策略要簡單具體可行,才容易有成功經驗。
(二)鼓勵諮詢者自己提出策略進行討論,比較容易執行。
(三)評估策略可能的影響,以及有替代策略可隨時調整運用。
五、效果評估與追蹤:輔導人員主動追蹤與持續提供諮詢,協助諮詢者調整執行可行策略。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