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148

智慧小提醒:召開個案會議之策略
                   一、誰來當主持人?

                        主持人必須對校園生態有相當程度的瞭解,熟悉各人員的角色功能及校內可用的資源,以
                        圓融的溝通方式,達到在會議中「穿針引線」的效果。因此,處遇性輔導個案會議的主持
                        人宜由最熟悉校園生態的校長或輔導主任來擔任。此外,主責輔導教師應提早準備與提供
                        相關會議資料,協助主持人事先瞭解此次會議目的及受輔學生狀況,提高會議效能。

                   二、在個案會議中找到「亮點」
                        透過個案會議,受輔學生所屬生態系統人員有機會討論輔導策略與進展,更可貴的是在討
                        論過程中找到受輔學生的「亮點」,特別是受輔學生當下看來改善有限時,輔導人員可以
                        扮演重要的催化者,藉由個案會議與會人員共同發掘受輔學生的微小轉變,對於相關輔導

                        人員將是持續協助學生的重要支持,從而發掘受輔學生改變的原因,形成讓受輔學生持續
                        進步的策略,並促使周遭生態系統對受輔學生形成較為合理與友善的期待。
                   三、召開會議應注意什麼 ?

                        召開個案會議有許多面向是需要考慮的,例如處理親師衝突議題時,可以評估該教師的狀
                        況,由輔導人員先與教師協調開會目的、並同理其情緒,之後再請家長加入會議中討論。
                        無論需要處理的議題為何,皆應事先盡可能周全思考能促使個案會議順利的做法並執行,
                        以促成一場有效能且對受輔學生有幫助的個案會議。






                                        智慧小提醒:召開個案會議的迷思

                   迷思一
                   Q :個案會議就是把「所有相關」的人找進來?

                   A :為了協助受輔學生而努力連結相關人力資源,這份用心值得被肯定。但在聯繫前,
                      需先思考:「這個人能幫受輔學生什麼忙?」如果受輔學生的某些需求已經有人可以
                      負責協助,就不需要額外邀請具相似功能的人員介入,這除了是尊重彼此工作上的專

                      業,也能避免資源浪費。切記,個案會議與會人員的「質」往往比「量」更重要。
                   迷思二

                   Q :個案會議以專業術語溝通較能展現專業與節省時間?

                   A :個案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要與生態系統之各專業人員形成合作。當我們使用一些專業術
                      語和受輔學生生態系統人員溝通時,很可能會造成非該專業領域人員的誤解與困擾。
                      因此,當我們在說明受輔學生狀況時,別忘了將平時在輔導處(室)內或個案報告的
                      專業術語,轉換成與會人員易懂的詞彙,相信一個小小的貼心舉動,會讓彼此的溝通
                      更親切、順利。










     139                                                                                                                                                                                                                               140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