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18

第三節   學校三級輔導工作 WISER 模式


                    《學生輔導法》規定學校應視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提供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或處遇

               性輔導之三級輔導。由發展性至介入性,再由介入性至處遇性輔導之次第,反映學生輔導的多
               元資源合作樣貌;為使學校輔導發揮全面性、及早介入與多元資源整合之效,乃建置生態合作

               取向之學校三級輔導工作運作模式。




                壹    從 WISER 到 WISER-2.0 學校三級輔導工作運作模式的發展歷程


               一、WISER 模式研發概述


                    WISER 學校三級輔導工作運作模式(以下簡稱 WISER 模式)最早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王麗斐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於 102 年接受教育部委託編製「國民中學輔導工作參考手冊」與「國

               民小學輔導工作參考手冊」時,依據教育部長期頒布的學校三級輔導體制以及相關輔導政策為
               架構,再輔以當時研究團隊訪談 22 個縣市與離島、共 404 名國中小資深輔導人員的成功經驗

               以進行研發。當時,為使參考手冊所建構之學校三級輔導工作運作原則容易被記憶與掌握,乃
               萃取其核心運作原則為 W-I-S-E-R,於是便以 WISER 代稱該手冊之學校三級輔導工作運作模

               式。這是一套運用生態合作概念,重視「預防於先」、企圖兼具輔導效能與效率的學校三級輔
               導工作運作模式(王麗斐、杜淑芬,2017 )。

               二、WISER 模式修正概述


                    此次手冊編修過程中,發現經過五年的實驗與推動,國中小輔導工作的 WISER 模式與策
               略,已累積豐富的成功經驗與成熟做法,且也適用於高中及大學輔導工作。是以本次手冊編修
               所含括的學校層級,由前次的國中小擴展至高中與大專校院,研究團隊同時蒐集從國小到大專

               校院之各式學校輔導工作成功運作的策略。為使 WISER 模式之操作性與適用範圍更加完整,

               進一步對 102 年所發展之 WISER 模式進行修正與補充。

                    由於修正後之模式,其架構與核心概念雖與原 WISER 模式相似,但部分內容已有微調或
               更詳細發展,例如發展性輔導的 3W 原則調整先後次序,以凸顯「預防於先」的發展性輔導概

               念;並為更清楚易記,乃改以「全校做」、「聰明做」與「雙贏做」稱之。此外,本次手冊編
               修以《學生輔導法》為最重要依據,雖然其主要概念與核心內涵仍與原 WISER 模式相似,但

               依據《學生輔導法》內容而加入個案管理、各式輔導相關會議規範等更多細節。因上述調整,
               乃將此修正版命名為「WISER-2.0」學校三級輔導工作模式(以下簡稱 WISER-2.0,圖 1-2 )。

               WISER-2.0 模式的具體操作、理論與策略內容,將分別於第三章發展性輔導、第四章介入性輔
               導與第五章處遇性輔導中詳細介紹。








      9                                                                                                                                                                                                                                 1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