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43
國 民 中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表 2-3 專輔教師工作任務(續)
類別 工作任務 工作說明
第二章
1. 掌握受輔學生之服務情形,含班級、姓名、導師姓名、主訴問題、輔導需求、主責輔導
人員、輔導介入策略、輔導資源運用、轉回與追蹤日期等。
2. 蒐集與系統性整理校外輔導資源,內容應包括機構名稱、服務內容、聯絡對象、聯絡方
協助介入性 式與緊急電話等。 學校輔導工作組織運作
處遇性個案 3. 輔導期間持續進行成效評估、適時修正與調整介入與處遇策略。
管理工作
4. 針對介入性與處遇性輔導學生應列冊追蹤輔導,並視需要得召開個案會議,訂定輔導方
案或計畫;必要時,得依法進行轉銜輔導評估。
5. 依據相關法規進行學生輔導資料蒐集、處理及利用,並依法保存及配合定期銷毀。
主要 1. 提供全校性心理測驗選擇、規劃、施行之相關諮詢。
任務 個案評估與 2. 針對受輔學生之需求,實施個別心理測驗及解釋,並運用測驗結果評估受輔學生之適應
心理測驗
現況,訂定輔導策略。
發展性 1. 不排課或比照教師兼主任之授課時數。若為固定排課,每週上限 2 節。
班級輔導 2. 與導師合作,進行班級輔導活動,增進班級正向經營氛圍。
1. 協助重大校園危機事件之處理。
校園危機 2. 適時進行全校性或班級性輔導。
事件之介入
與輔導 3. 針對有特殊需求學生,提供介入性或處遇性輔導。
4. 必要時,得連結相關資源(如:輔諮中心)協助危機介入。
1. 掌握學校輔導資源網絡,保持聯繫與合作關係。
2. 視受輔學生與家庭需求,得結合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家庭教育中心
輔導資源 等資源,並請求醫療、社政、法政、警政等其他機關(構)之協助。
網絡運用
3. 針對中途輟學、長期缺課、身心障礙、特殊境遇、文化或經濟弱勢等學生,主動提供輔
導資源。
1. 主講教師輔導知能、學生輔導議題、家長親職知能宣導講座。
次要 輔導知能或
任務 心理健康 2. 把握學校重大活動時機,宣導輔導相關知能、心理健康資訊,協助推動全校性發展性輔
導活動,以提升友善校園氛圍。
資訊宣導
3. 運用書面資料、學校網頁、布告欄、輔導刊物、社群軟體等管道提供輔導資訊。
1. 統計分析各年度學生介入性與處遇性輔導常見議題,以作為全校輔導工作整體規畫之
執行學校 參考依據。
交辦之相關 2. 定期整理介入性與處遇性輔導工作之相關成果報告。
輔導工作
3. 依學校輔導工作需求,協助其他相關輔導工作推展。
1. 初任輔導人員應參加 40 小時之職前訓練課程。
參加在職
訓練課程 2. 每年應參加輔導知能在職教育進修時數(含參與專業督導時數)至少應達 18 小時(第
專業 1 年除外)。
成長
1. 定期接受教育局(處)規劃之團體督導。
接受督導
2. 參加各校自行規劃之個別與團體督導。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