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8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208
(三)客觀陳述及特殊紀事
1. 避免使用情緒用語或個人臆測文字,掌握客觀之人事時地物並具體描述。
2. 某些特殊事件須保持敏銳度並記錄處遇歷程,如:法定通報相關事宜。
(四)預想可能影響
1. 撰寫者在撰寫過程須意識到「潛在讀者」的存在。
2. 建議審慎斟酌字詞,盡量以中性、客觀之用詞為原則。
三、撰寫範例
(一)學生輔導紀錄B卡
學生輔導紀錄 B 卡主要由導師負責記錄,為其進行發展性輔導工作時所作的學生輔導相關
紀錄,導師可記錄其於班級經營、與家長或學生本人互動之觀察、評估與教育輔導介入方法。
內容包含:學生之班級人際互動、學習狀況或優勢表現、家人相處情形及特殊紀事(如:無故
曠課、遭遇人際霸凌或家暴事件等)等。
學生輔導紀錄 B 卡通常由輔導處(室)統一提供紀錄表格或格式,並對導師進行紀錄撰寫
之宣導說明,請導師於該學期至少記錄一筆輔導資料,並於期末統一由輔導處(室)收回、盤
點並檢核。輔導人員提供導師紀錄表格時,若能同時附上清楚的「撰寫原則說明」,則有助於
導師後續紀錄撰寫上有所依循。
(二)輔導紀錄
輔導紀錄可分為「個別輔導紀錄」和「小團體輔導紀錄」等,各縣市政府、學生輔導諮商
中心及各校輔導處(室)有不同格式。
1. 個別輔導紀錄
個別輔導紀錄包含學生基本資料表及個別輔導歷程紀錄,可參考輔導錦囊示例,
表 6-7 提供輔導紀錄的參考範例,簡介 Weed(1968)所發展之 SOAP 原則,分別以主訴
(Subjective)、觀察(Objective)、評估(Assessment)及處遇計畫(Plan)等四個向度
來進行紀錄。
2. 團體輔導紀錄
團體輔導紀錄包含該次團體主題、團體目標及進行內容、成員位置及互動情形,每
位成員參與情形,以及團體特殊紀事等。也有些記錄方式會將團體輔導紀錄分為兩個部
分,一部分記錄「團體歷程與團體動力」,另一個部分則記錄在「個別成員參加團體的
歷程」,如此,每位成員於團體輔導結束後,皆能有個別化的團體輔導紀錄。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