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5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285
高級中等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參 輔導作為
第十章
一、輔導計畫
(一)增加受輔學生情緒覺察與人際互動能力。
常見校園輔導案例
(二)提升班級旁觀者介入知能,改善班級關係霸凌狀況。
(三)促進霸凌者的同理與負起責任。
二、介入輔導策略
(一)召開學校防制霸凌因應小組會議
依據《校園霸凌防制準則》第 11 條第 2 項及第 21 條第 1 項規定,導師、任課教師或學校
其他人員知有疑似校園霸凌事件時,應即通報校長或學務單位及學校通報權責人員,學校應
就事件進行初步調查,於 3 日內召開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會議,開始進行相關處理程序,
同時依規定進行校安通報。本案由學務處知悉即啟動校園霸凌處理機制。
(二)提供個別諮商與輔導
1. 增加受凌者情緒覺察與人際互動能力:協助小琳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學習表達自我感
受。由於小琳從小受到家人高度期待,將專注力放在課業表現上,對人際挫折多採
取忽略方式因應,以成績表現作為自我價值的唯一來源。但是目前因人際挫折而影
響心情,導致成績表現下滑,其自我價值感隨之低落。輔導教師協助小琳學習處理
人際衝突之技巧,學習自我肯定,嘗試與較為中立友善的同學建立關係。
2. 促進霸凌者的同理與負起責任:安排不同輔導人員協助霸凌者小敏的個別諮商,同
理小敏對其成績排名被比較的不安。讓小敏在情緒被同理之後,能覺察對小琳之負
向「投射性認同」。待小敏能夠自我瞭解與省思時,輔導人員可運用修復式正義方
法,引導小敏看到自己在霸凌事件中的責任,並討論負起責任的作為(如:道歉、
為班上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三)召開個案會議
邀集家長、導師、任課教師、校外專家與相關處室一起參與個案會議並商議輔導計畫,
評估受凌者的座位安排、班級互動策略或轉班之必要性,討論方針如下:
1. 介入機制:
(1) 對霸凌者、受霸凌者、旁觀者分別進行個別與班級之介入性輔導。
(2) 對全校進行人際關係與霸凌議題的宣導活動。
(3) 加強各任課教師於課程中運用分組方法知能,以避免個別同學落單。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