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6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286

2. 建議先實施前述多種介入機制,如座位安排、分組方式、增加合作機會等。但若小
                        琳在班上會心生恐懼或有嚴重焦慮情緒,則須評估是否需要轉班或其他措施。


               (四)形成雙師合作

                    對於班級出現關係霸凌的情況,導師所承受的壓力不小。輔導人員成為導師的夥伴,共

               同討論班級人際動力,一起商討班級經營策略。由於關係霸凌議題涉及對象眾多,導師對於
               班級人際互動的觀察,有助於評估不同對象的介入順序及方式,也可回饋給輔導與相關人員

               提供有效的介入策略。

               (五)啟動親師師合作

                    輔導人員與導師一起邀請小琳的父母到校會談。父母表示小琳在家很少主動提及在校狀

               況,最近父母注意到她鬱鬱寡歡、成績退步,但會談前並不知道此關係到小琳的在校遭霸凌
               狀況。父母在知悉相關情況後,情緒一度十分激動與不諒解。輔導人員先同理父母的情緒,

               導師也清楚說明目前學校處理情形和班級經營策略,降低父母焦慮。輔導人員教導父母要建

               立與小琳談心的時間和管道,增加親子互動,培養多元興趣。

               (六)進行介入性班級團體輔導

                      1. 輔導人員與導師合作,運用影片、繪本、多元媒材等進行介入性輔導小團體輔導,
                        使班級同學瞭解反霸凌的觀念,學習同理心及旁觀者介入可行的時間和方法。

                      2. 針對在 LINE 群組有較多漫罵和排擠行為之同學,組成介入性輔導小團體。輔導人員

                        讓這些霸凌參與者能瞭解受凌者的處境,述說自己的角色與心情,學習運用不同而

                        良善的方式表達已見,最後形成改變承諾與行動,建立正向自我概念與人際模式。

               三、輔導成效

                    經歷了一學期的個別輔導,加上導師積極運用班級經營方法有效改善班級氣氛,任課教

               師運用多元分組方法打破人際隔閡,班級氣氛日漸和諧,導師和任課教師也對同學們表現之
               人際互動善意給予正面肯定。兩位輔導人員對小琳與小敏持續的個別諮商,幫助他們學會人

               際互動技巧,並能夠同理他人感受與情緒。在學期將近結束時,小敏能理解並反省自己主導

                                                                                           註
               霸凌行為之不當,跟輔導人員討論並演練致歉方式之後,運用「修復式正義」 方法,正式向
               小琳表達歉意;此道歉行為對兩人都意義深遠,也達成和解。父母觀察到小琳在家會主動分

               享學校發生的事情,假日時也會跟同學一起去圖書館或逛街,顯示其不僅人際困擾降低,也

               慢慢交到好朋友了。


               註  「修復式正義」,自 70 年代美國運用於青少年司法與教育工作上,意指,採取「修補傷害」代替「懲
                   罰錯誤」。欲了解相關運用方式,請參考「橄欖枝中心」網站:http://olive.ntpu.edu.tw/olive/


     273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