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4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304
三、分析與評估
(一)個人因素
1. 葳葳身材高瘦,飲食不定時且不愛吃蔬菜,升高三暑期輔導開始有失眠症狀,因此
造成遲到和上課打瞌睡之情形。
2. 因為葳葳學業成就低落,升上高三後,面對多科需要重補修以及大考將至而感到壓
力,並對於未來生涯感到徬徨且沒有目標。在現實世界中的挫折感,使葳葳更傾向
在虛擬的遊戲世界中獲得成就感,若約束管教則呈現固執、不順從、易怒等情緒。
(二)家庭因素
葳葳是家庭中最小的孩子,因為缺乏家人關心與管教,致使葳葳轉移注意力至網路交友
並且與網友相約外出遊玩。小時候,葳葳父母管教嚴厲,會打罵體罰,讓葳葳學習到錯誤的
情緒表達方式;國中開始,葳葳父親認為葳葳長大了該自我負責,故採取放任方式,平日主
要由母親規範葳葳的作息時間,但當母親也外出工作後,葳葳的作息紊亂,在校也開始對導
師沒大沒小,當導師向父母親反映葳葳在校行為問題時,葳葳父母親認為是導師的問題。
(三)學校因素
該班導師為學校資深教師,班級經營用心,管教學生較為嚴格,與學生的互動關係較為
權威嚴肅。由於在高三階段,導師時時提醒學生大考在即、要多用心。葳葳缺乏學習成就,
曾在週記表示自己想當電競選手,對於導師一再強調大考及升學的重要性感到無力和厭煩,
故採取逃避態度,上課時常趴著睡覺或看著窗外發呆。導師因此常約束或糾正她的上課態度,
但是葳葳屢勸不聽,到後來甚至跟導師頂嘴和嚴重對立。
參 輔導作為
一、輔導計畫
(一)建立適切的生活作息。
(二)培養情緒管理與自我管理能力。
(三)協助降低師生與親師衝突。
(四)進行生涯探索與生涯定向。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