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心輔手冊-大專版
P. 120
第四節 介入性輔導的系統合作
在介入性輔導措施中,除了個別化介入策略(I)外,與生態系統中重要他人合作(S),
共同協助受輔學生的適應和成長,也能讓輔導成效更容易展現。經過評估需要動員系統合作
時,由個案管理者擔任與受輔學生、家長、導師、專業輔導人員、其他校內行政單位、校外資
源之間溝通聯繫的橋樑,促進彼此之間的溝通、合作分工與相互支持;並持續評估系統合作的
成效,作為調整個案管理策略的參考。
壹 與家長合作
在大專校院,介入性輔導的學生來源通常以主動求助者為多數,若經過專業輔導人員評估
需要與家長溝通或合作,或需要轉為處遇性輔導,則由個案管理者主動聯繫家長;有些家長關
切學生學業生活適應或身心狀況,會主動聯繫系辦或諮商輔導中心(組),可由當日值班專業
輔導人員或院系之個案管理者了解家長需求和期待,提供諮詢或轉介適當資源。
一、家庭系統評估
與受輔學生的家庭互動聯繫過程裡,可藉由了解與評估家庭系統來增進對學生議題的理
解。Bowen 的家庭系統理論、結構學派等家族治療理論皆可作為理解學生家庭系統的參照。而
繪製家系圖可協助摘要家庭成員基本資料和成員間的互動關係。
二、家長諮詢
有些家長對子女生活狀況或身心適應感到擔心,對親子關係與溝通感到挫折或疑惑,遂主
動聯繫諮商輔導中心(組)。值班專業輔導人員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可把握以下原則:
(一)同理家長困境,並接納家長情緒。
(二)協助家長了解子女困境,以及可能的情緒反應和壓力。
(三)欣賞與肯定家長對子女問題的努力,以及對子女產生的正向影響。
(四)協助家長了解子女改變的困難度,並對子女提供支持與鼓勵。
(五)協助家長處理與子女溝通的困難,鼓勵家長與子女溝通自己的憂心和期待。
(六)鼓勵或提供校外資源協助家長尋求諮商或改變。
(七)由容易成功的部分先著手,逐步漸進,小改變累積成大改變。
三、與家長合作的常見議題
有些家長對於子女接受諮商輔導中心(組)協助,擔心會留下紀錄影響子女未來升學就業,
也擔心子女被標籤化影響在校人際關係,因此在聯繫時,可試著先了解家長的擔心和期待,同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