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心輔手冊-大專版
P. 30

角形,使其更符合華人講求人際和諧與相容共榮的特性,同時也希望能凸顯三者均十分重要、

               缺一不可的概念(王麗斐、杜淑芬,2017);另外,在比例上也援引典型班級經營的「80-15-
               5」黃金比例原則來規劃(Curwin & Mendler, 1988),提醒執行者若要能發揮學校輔導工作最

               大效益,在規劃與推動發展性輔導時,要重視大多數學生的輔導需求,以達到至少有 80% 參
               與者能受益原則。

                    另外,為了能讓讀者更一目了然了解 WISER 模式所代表的預防性概念,原 WISER 圖特別
               借用了大家熟悉的「紅黃綠」交通號誌概念:以綠色代表初級預防的發展性輔導工作,因此在

               推動時宜將發展性輔導適時融入於學校現有的課程、活動或體制裡,在日常的學校學習中達到
               「預防於先」的輔導效果;黃色代表了二級預防的介入性輔導工作,也就是介入性輔導要像黃

               燈般,能把握初期警訊與及早處理的特性,及早化解學生就學適應之困擾;至於紅燈顏色則代
               表了三級預防的處遇性輔導特性,一旦學生問題持續惡化,便要如同面對紅燈時,把握緊急且

               全面網絡資源的處理態度,來降低學生就學適應之問題。


               四、發揮以學生為本的 WISER-2.0 生態資源網絡圖

                    為使學校輔導工作能發揮事半功倍效果,WISER 運作模式建議在介入性與處遇性輔導工作
               的系統合作中,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生態資源網絡,專業輔導人員與受輔學生之生態系統當中的

               重要他人能彼此發揮功能與相互合作。為使輔導資源運用的效力發揮極大化,由學生身邊的重
               要他人(如家長、導師、同儕、與關係親近的任課教師),漸進到校外的各式生態輔導資源(如

               精神醫療資源、社政系統、衛政系統、警政系統、法務系統,民政系統,其他教育系統和在地
               社區資源等),透過溝通與合作平臺,建立共識目標,並採取互補合作策略,發揮最大效益。




                參 WISER-2.0 學校三級輔導工作運作模式的創新與時代性



                    由於《學生輔導法》、《教師法》皆明文規範,責成校長、各處室單位、教師和行政人員

               均須將學生輔導工作視為其重要教育職責之一。WISER-2.0 模式乃根據上述法規,並整合過去
               的成功經驗,發展出更多有助於全體教育與輔導人員之輔導策略。

               一、因應教育政策推動發展性輔導


                    若欲實踐發展性輔導之聰明做與雙贏做,專業輔導人員須熟悉重要教育政策以及教務與學
               務的工作內涵。例如教務、學務與輔導合作協助學生之學習困擾,教務處將 1/2 成績不及格學

               生名單提供予系所,經導師晤談後,發現其為心理困擾因素影響學習成效者,則申請輔導資源
               之運用 ( 亦即轉介學生至諮商輔導單位 ),透過教學與行政系統之密切合作,共同協助學生能

               有效學習,避免因學習困擾衍伸其他危機,與《學生輔導法》第 1 條:「為促進與維護學生身







     21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