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106年度-食品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
P. 24

Q11   水產品中常發生食品中毒原因為何?

             A11   臺灣附近水域終年溫暖,適合腸炎弧菌生長繁殖,水產品中可能帶有
                   該菌。食品只要經少量腸炎弧菌污染,在適當條件下短時間內即可達
                   到致病菌量。106 年原因食品判明為水產類之案件有 7 件,其中 5 件
                   為腸炎弧菌,為避免腸炎弧菌食品中毒應注意水產品低溫保存、食用
                   前充分洗淨並澈底加熱,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等。
                   106 年發生 1 起民眾食用虱目魚後,出現面潮紅、頭痛、發疹等組織
                   胺食品中毒症狀。組織胺食品中毒常發生在組胺酸 (Histidine) 含量高之
                   魚種上,若水產品貯存在高於 12-20℃環境中或魚體遭受破壞,魚體中
                   之中溫菌 (Mesophiles) 將組胺酸轉變為組織胺 (Histamine),且組織胺
                   不易受加熱而破壞,若民眾食用則易產生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

                                          -
                                       COO         CO 2
                                 CH 2  CH                   CH 2 CH 2
                                     +NH 3                      +NH 3
                          N     NH                    N     NH

                             組胺酸                          組織胺
                            Histidine                    Histamine





            四、食品中毒之攝食場所分類狀況分析

                依據統計資料顯示 ( 附錄一,表四 ),供膳之營業場為歷年食品中毒發生率
            第一名之場所。近年隨著工作及飲食型態改變,外出飲食頻率上升,若餐飲業
            管理稍有不慎,極有可能造成食品中毒。學校為第二名,因其為學生食用午餐
            之場所,一旦發生食品中毒,受影響患者數眾多。


             Q12   106 年食品中毒案之攝食場所統計前 3 名為何?

             A12   依據 106 年攝食場所統計資料顯示,供膳之營業場所佔食品中毒比
                   率最高,為 57.0%;第 2 名為學校,為 17.0%;第 3 名為自宅,為
                   12.7%。

    22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