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食品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2018
P. 25

食品中毒             發生與防治年報


                                                                                23
                      及食用有毒菇類,其中 2起為誤食綠褶菇、1起誤食不知名                                  食品中毒案件分析與討論

                      菇類。綠褶菇全株有毒,外型像和無毒的雞肉絲菇相似,且
                      在平地也時常被發現,民眾誤食後會引起嘔吐、腹瀉及腹痛
                      症狀。另 1件為水果,經衛生單位調查可能原因為業者使用

                      遭諾羅病毒污染的地下水清洗水果,導致水果遭諾羅病毒污
                      染。國際間也曾發生蔬果類食品引起諾羅病毒食品中毒之疫
                      情,因水果多為直接食用,若水果於種植或採收期間遭污染、
                      分切水果前未清洗果皮,造成分切時果肉遭受污染、使用不
                      清潔之水源清洗或處理食材之員工感染諾羅病毒,即可能增

                      加食品中毒發生機率。

                 11
                      水產品(含水產加工品)常發生食品中毒原因為何?


                  11
                      107年原因食品判明為水產加工品有 4
                      件,1件為水產品,其中 3件為組織胺
                      所導致之食品中毒案件。組織胺食品中

                      毒常發生在組胺酸(Histidine)含量高
                      之魚種上,若水產品遭到破壞或溫度保                     組胺酸(Histidine)
                      存不當(貯存溫度高於 12∼ 20℃ 環境

                      中),魚體中的中溫細菌(Mesophiles)
                      分泌的脫羧酵素(Decarboxylase)會

                      將 組 胺 酸(Histidine) 轉 變 為 組 織 胺
                     (Histamine),且組織胺不易受加熱而

                      破壞,若民眾食用則易產生紅、腫、
                                                            組織胺(Histamine)
                      熱、痛等發炎反應。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