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燃燒東西 就會產生PM2.5
PM2.5來源包括自然來源與人為產生,像火山爆發所產生的PM2.5,就屬於自然來源,至於人為方面,只要有東西燃燒,就會產生PM2.5,人為所產生的PM2.5,常來自汽機車廢氣排放、石化燃燒與工業排放。而不同成分的細懸浮微粒,危害程度也不一樣,以戴奧辛、鎘、鉻等重金屬污染,以及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危害最劇烈。
楊振昌建議,在不同地方,PM2.5來源也不一樣。若是通勤民眾,外出可以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若是走路、騎腳踏車,建議盡量避開車潮多的區域、時段。此外,抽菸、燒金紙、烹飪時油炸、大火快炒等,也都可能產生PM2.5,因此,最好戒菸及盡可能避免上述行為。當戶外PM2.5濃度超標,就要關密窗戶,避免戶外PM2.5進入室內,室內也可以放空氣清淨機,幫助過濾PM2.5。
國民健康署貼心小叮嚀
至於口罩方面,一般外科口罩若配戴得宜可以阻隔約30-70%的PM2.5。健康署也呼籲,當環保署發布空氣惡化警訊,民眾就要提高警覺,若要預防PM2.5傷害,建議民眾「外出戴口罩、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室外進入室內需加強個人衛生防護、適當關閉窗戶、運動員減少室外練習頻率」。特別是對於PM2.5較敏感的族群,面對PM2.5來襲,更要嚴陣以待,做好自我防護,避免PM2.5進一步傷害全身健康。